大家都聽過MBTI吧!
透過這兩年韓國綜藝節目或戲劇的威力,MBTI人格心理類型測試——這個由瑞士心理學家榮格的類型理論發展出來的工具,已在世界上115個國家,每年超過200萬人和數以萬計企業使用,擁有超過80年的歷史。突然間,MBTI心理類型量表成了年輕人間的流行話題,初見面的寒暄語也變成了“ㄟ你是哪一型?”
然而,您知道嗎?MBTI不僅僅適用於成年人。
MMTIC,也就是兒童版的MBTI,專為8-18歲的兒童及青少年設計,是一種針對成長與發展中的人格類型測試分析工具。
MMTIC:孩子們的MBTI
MMTIC不同於成年人的MBTI測驗,它專門為理解成長與發展中的兒童及青少年設計。透過官方特別針對不同年齡層設計的測驗及報告,家長或老師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心理類型與性格偏好。通過我們的課程學習,大家將發現心理類型對於教養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不僅能讓父母更理解孩子,也能幫助他們適應孩子與自己的心理類型,有效減少親子衝突或無力感。
內向與外向:理解不同類型的孩子
以孩子性格傾向上最早顯露出來的內向和外向表現為例。當一個孩子沒有表現出同年齡孩子的活潑外向時,父母可能會感到焦慮,擔心孩子是不是太內向了,未來是不是會有人際交往的問題,甚至擔心孩子有沒有自閉的傾向,於是就逼著孩子出去多活動,甚至讓他上台演講以練膽量。
然而,這樣的做法常常會讓內向的孩子感到痛苦。舉我曾經碰過的例子來說,有一位成績原本很不錯的高中生因老師的壓力而休學。雖然他在數理化成績優秀,但老師經常讓他上臺解題,這對於性格上內在傾向十分明顯的他來說是極大的壓力。他心裡總是感到很不舒服很痛苦,逐漸演變成對上學的恐懼,不到一個學期,他就不肯去上學了。
相反,當孩子活潑外向時,焦慮的家長又可能擔心孩子太好動,影響專注力,於是逼著孩子去參加一些需要靜靜坐著的活動,例如鋼琴、圍棋、書法,以培養孩子的耐心和專注力。這樣的壓力也可能讓外向的孩子感到痛苦。
原本外向活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來自家庭和學校的負面評價,一直否定跟壓抑孩子身上原有的特點,孩子也許變得乖巧聽話,但身上原有的能量和眼睛裡的光彩卻消失了,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難以彌補的損失。
家長的痛苦與困惑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和孩子都可能感到痛苦。因為我們往往沒有理解孩子與生俱來的性格與心理類型,也沒有根據他們的特點去發展他們的個性。這樣的教養方式容易使孩子出現各種情況,如哭鬧、對抗、發脾氣、拖延、情緒低落等。
常常一頭霧水的家長會感慨:“孩子到底怎麼了?養小孩可真不容易啊!”
的確,這樣養孩子的方式真的很難。
難就難在家長不瞭解自己的孩子,不瞭解該怎麼樣運用不同的方式來對待跟引導不同心理類型與性格的孩子。
理解孩子的天性
我們常覺得,孩子生下來是一張白紙,家長可以在這張白紙上畫上自己想要的色彩和圖案。
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是不正確的。孩子天生並非是一張白紙,而是具備一定的人格底色和特質傾向。
很多媽媽會來向我詢問,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問題。
他們把目標關注在問題上,比如說孩子不願意上學,上課經常不專心,脾氣差,甚至小小年紀就表現出非常嚴重的抑鬱或暴力傾向。
這些孩子出現的問題,很多情況下是因為家長或者老師的教育方式並不適合他們,給他們帶來了比較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家長需要真正理解孩子的天生特點,而不是僅從自身角度出發,強行將期望和標準套在孩子身上。
心理類型的多樣性
當孩子表現出各種狀況時,如果家長具備了相應的教養觀念和知識,了解孩子的心理類型,可能就會知道大多數孩子的狀況並不是笨或不乖不正常,而是這個孩子表現出自己鮮明的個性傾向,但可能與大人們的期待或環境要求不相符而已。
兒童MBTI心理類型除了反映孩子跟外界互動的方式是偏內向還是偏外向之外,還會反映在很多方面,比如說這個孩子的動手能力強,邏輯思維能力突出,想像力非常豐富,或者天生就是孩子王,具備很強的領導力,有的孩子心思非常細膩,有很強的洞察力。
這些都是孩子在能力上和個性上所表現出的個別特色。我們可以運用兒童MBTI,也就是兒童心理類型的視角,去加以分析和解讀,這些與我們之後會介紹的心理類型的感官或直覺傾向、思考或情感傾向密切相關。
因材施教:MBTI教養學
父母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陪伴者。如果父母親不能從孩子的角度充分認識孩子的特點,而只是一味從自身出發,強硬地把自己想要的樣子或標準套在孩子身上,這會讓孩子偏離他天生的自己、真實的自己。
這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無所適從,無法將精力集中在自己的優勢特點上。這樣的教育最終只能事倍功半。
一個人能否依據自己的天性發展自己,成為自己,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正常成長健康發展的重要標誌。
教養孩子重在因材施教,而兒童MBTI心理類型能很好地幫助我們實現這一目標。
讓我們一起進入兒童MBTI的神奇世界,學習、成長!